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指南 > 生活技巧 > 身体震颤有哪些情况?手为什么会抖?
生活技巧
/ 生活指南

身体震颤有哪些情况?手为什么会抖?

发布:2007-08-06 11:29:20 | 编辑: zhaozhishi.com |

摘要:


手发抖 病在脑
  肢体甚至头颈的不由自主的抖动,医学上称为震颤。它仅是一个症状,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,临床上又将其细分为:静止性震颤、运动性震颤、姿势性震颤、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。  静止性震颤即肌肉在松弛的情况下出现肢体抖动,睡眠时消失,较有节律。帕金森综合征即属此类。

  运动性震颤是在静止时不出现,运动时才发作。表现为无节律、振幅大,常因情绪激动、精神刺激而发作。这是拮抗肌协调障碍的结果。常是小脑病变的反应,如小脑肿瘤、结合臂病变、脑血管硬化等。

  姿势性震颤又称意向性震颤。其实此种震颤归属运动性震颤,即指身体处于某一特定姿势(如卧或坐时)或从事某种目的运动或保持某一姿势时才出现,静止时消失。

  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,但其病根多在大脑,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。临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,肝豆状核变性,肝性脑病,小脑、脑干病变,脑动脉硬化,脑缺血,药物中毒,痴呆等。

  老年人如果出现手抖症状,且日益严重,应该及时求医做适当检查,明确病因,正确治疗。[参考资料www.puson.com] 

手抖主要有两种情况:1.特发性震颤。这种病的病因不明,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。主要表现是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手抖,如写字、持筷子、扣纽扣等。情绪紧张、疲劳时手抖更明显,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时减轻或完全消失。喝酒后症状可减轻。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,目前治疗这种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药物治疗。服药可以改善症状,停药后又复发,所谓“治标不治本”。特发性震颤进展非常缓慢或不进展,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。2.帕金森病。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,除手抖外,还伴有动作缓慢,肢体僵硬,平衡功能差等症状。如果不治疗,症状将越来越重。这种病需专科医生帮助诊治
以前我在别的地方回复过一个类似的问题,希望能对楼主有些帮助。不过有点长,可以挑着读点吧

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

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,多在静止时出现,是一种细小的、快速的、无规律的抖动。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、恐惧、.情绪激动、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,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,手抖也随之消失。

病理性手抖,医学上称“震颤”;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,常为永久性的。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。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,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。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,手抖速度为4—6次/秒,比较有规律,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。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,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。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,要病人伸直前臂;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;食指尖越接近鼻尖,手的抖动就越明显。运动性手抖无规律,抖动幅度大,受情绪影响而增强,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。

临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见病有: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、脑组织疾病和药物中毒性手抖。

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见现象。两只手抖个不停,吃饭、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,令老人们非常苦恼。医学上将这种抖动称为震颤。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,但病根多在大恼,因某种疾病使大恼负责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震颤。
在临床上,震颤麻痹症、脑动脉硬化、中脑或小脑平病变、肝性脑病、药物中毒、痴呆等,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。据医学研究发现,食用蚕豆、咖啡,可有效地控制震颤。家人可以适当给老人多吃这两种食物。

如果排除病理因素,手抖的另一常见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。

你的问题有点象预期焦虑症。这种问题常常制造了一个使病人感觉到恐惧的情境。比如,你非常担心工作有别人在场时手会发抖,结果别人来到你面前时,你的手真的在抖动了。在预期性焦虑症中,引起心理反应的症状的焦虑会加剧或导致症状的产生。而症状的出现又进一步强化预期性焦虑,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在这个恶性循环中,你被封闭起来而不能自拔。

由此可见,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。

对于这样的情况,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有一个矛盾意向治疗法。

病人D,现年41岁。因恐惧症找医生求治。他的症状为不能在人面前书写,或在人面前他不能有效地进行机械操作。在很长的时间里,如果有人在周围,他就不能签支票。在众人面前发言时,也十分紧张。医生告诉他遇到恐惧的情形时,不要回避,而是立即进入这一状态。在众人面前努力显示出自己是一个多么好的发抖者。他要向人们显示自己的病症,尽力去表现出发抖的样子。病人照医生的话作了,他取得了成功。他说:我不再发抖了,我不再到恐惧了,无论我如何让自己发抖,我都做不到。

另一个例子是有一个医学院的大学生,实习阶段出现了一个毛病。每当走进手术室,当他的指导教师出现时,他的手都开始发抖。无论如何也不能控制。有一次他恰巧听了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讲座。他告诉自己:他来了,我要向他表明我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手发抖的人,我要向他表明我的手抖的多么优美。但令他惊奇的是,无论他多么想抖,他也无法抖动了。(以上引自《寻找生命的意义》一书)

有人这样评论说:这种恐惧症的根部开始自我加强了,由于对恐惧的恐惧和对失去工作的恐惧,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开始减退。让他字尽量写差些的建议扭转了他的基本态度,这种态度就是恐惧的直接根源。

1、减少自我关注。它的意思是,你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你所面临的具体事务上,而不要关注自己的感觉。 这是很重要的。当你发现你在关注自己的脸是不是红了,心是不是跳快了,关注这类问题时,神经系统的活动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激活或强化。而你减少关注它,就可以使它得到休息,其冲动强度也就自然减弱了。为了减小对自我的关注,你要在所处的情境中学会关注你的真正的问题,比如你的应聘,你的考官,你的环境等。

2、放弃控制意图。它的意思是,通常我们发现自己不自然了,脸红了,手抖了, 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努力来控制自己的这些反应。问题是,植物神经系统的工作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受到我们的意识的控制的。所以我们越是努力去控制,就越是容易发现我们的控制无效,结果就让自己处于紧张,甚至焦虑不堪的状态里了。而如果我们放弃控制意图,不去理会,它倒是会自动熄灭的。放弃控制的意图,也就要求你对最坏的后果心中有数并能坦然接受:大不了我这一次应聘落选,我可以东山再起嘛!我还年轻,不怕一时挫折,不会一蹶不振!
3、培养接受态度。它的意思是,我们要学会与症状为友。当我们发现自己欲手抖脸红时,我们不要与之为敌, 进行斗争,控制,而是要学会接受它。我们可以对自己这样说,我就是有些胆小,有些腼腆,这没什么啦。来吧,就脸红吧,就手抖吧。如果你能这样对自己说,(即自言自语),神经系统的工作就会变得强度降低,对我们的影响也变小了。而我们的对抗,则强化了它。接受它,没有关系的。与症状和平共处,必定也就相安无事了。接受的态度之下,就可以以柔克刚,以智取胜了。

你先试一试我这里所提供的方法。如果有效就一切OK。如果一时间没有效果,也不要紧的。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,一步到位的情况毕竟少见。所以当出现挫折时,你也要有耐心,坚持做下去,慢慢学习慢慢适应也就会慢慢好起来了。

当一段时间后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障碍,那么,那时候我们再来分析你的心理原因,性格问题等,不迟。你已经提到了自卑是你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,除此之外,还可能存在其它的问题,比如过分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,在意社会形象,爱面子,爱虚荣,过敏等,这些,是可以慢慢分析,慢慢改进的。它需要更长的过程,需要更多的精力。可是,目前你先试起来那些方法,如果你的问题不是太严重,应当是可以有效果的。
其实这个一般人都有,你要是没有的话就可以进国家射击队,你可以拿一张纸做实验,你用五个手指头托起一张纸,不要用掌心的部分,你就会明显的感觉到手在抖,其实没什么可鼓励的。

震颤麻痹  
  震颤麻痹又称“帕金森病”,属于中医学“颤证”、“震掉”的范畴。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锥体外系疾病,以静止性震颤、肌强直、运动徐缓为主要特征。
  西医对本病未发现任何确切原因的称为“原发性震颤麻痹”,对有确切原因的则称为“继发性震颤麻痹”或“震颇麻痹综合征”、“帕金森综合征”。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~60岁,男多于女,少数人有家族史。继发性震颤麻痹多见于脑炎、动脉硬化、颅脑损伤、基底节肿瘤、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基底节钙化、慢性肝脑变性及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。
  中医学很早就对本病有所认识,明·王肯堂《外科证治准绳》中说:“颤,摇也;振,动也了。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,风之象也……壮年少见,中年始有之,老年尤多”。其基本病机多由肝肾亏虚,气血不足,脾湿痰浊阻滞脉络,经筋失养,虚风内动而致。病位在脑,病变脏腑主要在肝,涉及肾、脾,病性属本虚标实。
  【临床表现】
  起病隐匿缓慢,多数病人在2年之后方能明确诊断,以震颤、肌强直、运动徐缓为三大主症。
  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,呈“搓丸样”,情绪激动时加重,肢体运动时减轻,睡眠时消失。肌强直可见全身肌肉紧张度增高,被动运动时呈“铅管样强直”,若同时有震颤则有“齿轮样强直”;面肌强直使表情和眨眼减少,出现“面具脸”;若舌肌、咽喉肌强直.可表现说话缓慢、吐字含糊不清,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。运动徐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始动困难,动作缓慢和活动减少;一旦起步可表现为“慌张步态”;病人因失去联合动作,行走时双手无前后摆动;坐时不易起立,卧时不易翻身;书写时可出现“写字过小症”。
  部分病人有其他植物神经症状,如怕热,大量出汗,皮脂溢出,排尿不畅,顽固性便秘,直立性低血压等。部分病人还有精神症状,如失眠,情绪抑郁,反应迟钝,智力衰退及痴呆等。
  1.肝肾亏虚 筋脉拘紧,肌肉强直,动作笨拙,头及四肢震颤(静止时明显、情绪激动时加剧,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),头晕目眩,耳鸣,失眠或多梦,腰酸肢软,肢体麻木,舌体瘦、质暗红,脉细弦。
  2.气血不足 筋脉拘紧,肌肉强直,运动减少,肢体震颤,四肢乏力,精神倦怠,头晕目眩,面色无华,舌质暗淡、苔白,脉细无力。
  3.痰浊动风 筋脉拘紧,肌肉强直,动作困难(震颤时重时轻,常可自我控制),胸脘痞闷,食少腹胀,头晕目眩,舌胖大、质淡、有齿痕、苔腻,脉弦滑。
  【治疗方法】
  1.基本治疗
  治则:补益肝肾、益气养血、化痰通络、熄风止痉,针灸井用,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用补法,痰浊动风则平补平泻。
  处方:百会 四神聪 风池 合谷 太冲 阳陵泉
  方义:本病病位在脑,病脏主要在肝。百会、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,通过督脉内入络脑,乃局部取穴以醒脑、宁神、定惊;风池祛风、宁神定痉;合谷属手阳明,可通经络、行气血;太冲乃肝经原穴,可平肝熄风,与合谷相配属“开四关”法,可通行气血、调和阴阳;肝藏血、主筋,阳陵泉为筋之会穴,可养血柔筋、疏筋通络。诸穴合用,共奏柔肝熄风、宁神定颤之效。
  加减:肝肾亏虚加肝俞、肾俞、三阴交补益肝肾;气血不足加气海、血海、足三里益气养血;痰浊动风加丰隆、中脘、阴陵泉化痰通络;震颤甚者加大椎,僵直甚者加大包、期门以除颤止僵。
  操作:各腧穴均常规针刺;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;震颤甚者大椎深刺,使病人产生触电感并向四肢放射为度,有此感觉则迅速出针,不提插、不捻转、不留针,或用三棱针刺大椎,再加拔大玻璃火罐,使之出血少许,每周施术l次;僵直甚者大包、期门加灸,每穴灸10分钟;百会、大椎二穴若用灸法,应重灸20分钟以上,使病人感到艾灸热力达到颅内和穴位深层。
  2.其他疗法
  ⑴ 电针:头部穴位针刺后选2~3对加用电针,用疏密波强刺激20~30分钟。
  ⑵ 耳针:取皮质下、缘中、神门、枕、颈、肘、腕、指、膝。每次选2~4穴。以毫针中度刺激;或加用电针;也可用耳穴压丸法。
  ⑶ 头针:取顶中线、顶颞后斜线、顶旁1线、项旁2线。动留针30分钟左右。
  ⑷ 穴位注射:取大柱、大椎、曲池、手三里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风池等。每次选用2~3穴,用芍药甘草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、黄芪注射液等,也可用10%葡萄糖注射液或0.25%普鲁卡因注射液(使用前先作皮试),每穴注入药液0.5~2ml。
  【验案举例】
  赵某,男,55岁。肢体颤抖、运动迟缓2年余。长期口服“安坦”、“左旋多巴”等药物,症状缓解不明显。CT检查:颅脑无异常,曾行“颅脑组织移植术”,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。查:四肢麻木乏力,不自主颤抖,四肢张力增强,呈铅管样变,双手指精细动作差,协调性差,双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、膝跟腱反射亢进;运动迟缓,行走呈前冲步态,面容呆滞,呈面具脸,反应迟钝,说话缓慢,声音小,纳差,痰多,心情抑郁,舌质暗红夹青、苔薄白腻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:颤证。按照Webten’s评分法评为19分,系中度帕金森综合征。取百会、风池、合谷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、复溜、肝俞、足三里、气海、关元;头针取枕顶线、额顶线、运动区、舞蹈震颤区;舌针取心、肝、脾、肾、上肢、下肢、聚泉。每日针治1次,10次为1疗程。经治7个疗程,按Webten’s评分法评为15分,好转出院(郑翎,等.针刺治疗震颤麻痹52例临床观察.中国针灸1998;(2):79)  
  【文献摘录】
  《透刺疗法》:震颤麻痹,取神道透腰阳关,大椎透至阳,内关透外关,足三里透承山,阳陵泉透阴陵泉,太冲透涌泉。
  【按语】
  1.本病属疑难病,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。西药不能阻止病情进展,需要终身服药,约物副作用非常明显。针灸治疗本病可取得一定疗效,病程短者疗效较好,对僵直症状的改善比对震颤症状的改善明显。
  2.除常规治疗外,应鼓励患者量力活动,并可配合体疗、理疗。晚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和生活照顾,加强营养,防止并发症,延缓全身衰竭的发生。
  3.原发性震颤麻痹引起脑组织变性的原因尚不清楚,故预防比较困难。一般说来应注意精神调养,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优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。起居有节,饮食清淡,劳逸适度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。此外,注意环境保护,避免一氧化碳、锰、汞、氰化物侵害以及抗忧郁剂、利血平等药物的使用都是必要的。blog.oeeee.com/zl8863/archive/2007/01/06/190319.html

 

除非特别注明,所有文章由找知识百科和信息网 www.zhaozhishi.com 原创,可转载,必须注明去处,否则可能追究侵权责任。

本文关键字: 震颤,手发抖
相关知识
无相关信息